聚焦追赶超越 保持定力加快转型发展
发布时间:2018-01-02
       市委常委会把转型发展作为铜川最大的事来抓,对标“五新”战略任务,系统深度推进产业、城市、社会、体制机制转型,我市在全国资源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中提升13个位次。
      经济发展动能明显增强
      市委常委会坚持把产业转型作为核心,抓住项目带动、园区承载两个“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齐推进。
       一是优化产业构筑新支撑。坚持走循环化发展路子,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举办了“航空铝材及汽车用铝高峰论坛”,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航汽铝材料工业的意见》,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集群项目加快建设,锦阳电厂二期即将并网发电,美鑫30万吨铝镁合金项目主体竣工。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我市获批国家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陕西建工铜川新型材料工业园、铜川电缆制造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耀瓷文化产业加快推进。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兴经济,引进了摩贝生物科技、零点有数科技等企业集团,陕西现代果业铜川物流园项目主体工程项目进度加快。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启动了照金香山景区5A级创建工作,与陕旅、陕煤集团合作推进王石凹工业遗址公园项目,马咀村“欧洲风情小镇”乡村文化旅游二期建设项目入选2017年国家优选旅游项目,铜川成功入选“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预计全年接待游客17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24%、32.1%,服务业占GDP比重39.1%。以工业化理念抓现代农业,出台了加快现代特色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意见,与江西正邦集团合作投资22亿元建设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化项目。
      二是项目建设增强新动能。坚持抓项目就是抓转型、抓发展的理念,完善抓项目制度体系,出台了《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见》,实行“并联审理、并联评审、并联审批”的“三并联”办理等机制。强化供给侧思维,瞄准市场策划包装项目,重大项目综合管理平台上线运行。把重点项目的建设规模、目标任务、业主单位、责任区县或部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以及驻工地专员等信息在媒体公示,对重点项目“一月一检查、一季一通报、年终考核奖励”,砸实了各级抓项目的责任。坚持不看书面看地面,开展了重点项目观摩,倒逼项目建设“打粮食”。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
      三是创新要素激发新动力。积极融入关中六市两区协同创新,我市与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签订了支持铜川转型发展合作协议,支持企业与省内17所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14个。加强人才工作,制定了23条人才新政策,设立了葛均波院士工作站。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顺利通过验收,全国首个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项目孵化器落户铜川,新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省级评审。加大科研投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增长2倍,22项重点科技项目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在杨凌农高会上我市获奖总量和后稷特别奖居全省各地市第一。
      城市宜居水平持续提升
      市委常委会坚持把城市转型作为关键,树牢“城市首先是让人用的,其次才是用来看的”理念,置家当、添大件,强基础、优环境,省信息中心公布的城市宜居水平评价中,铜川排名全省第三。
      一是抓基础,拓展城市容量。坚持地上地下同建设,实施了一批城市地下管廊项目,加快推进沮河生态环境景观、锦阳新城等海绵城市改造试点项目建设,全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华夏南道、华原西道全线通车,合阳至铜川高速公路开工建设,210国道沿线绿化工程成为风景线,省道309川口至陈炉公路工程路基贯通,龙潭水库主体工程加快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6.23万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完成了市污水处理厂、新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一些供气管网、排洪设施改造。
      二是抓管理,增量城市品质。大力推行徒步街巷现场管理,制定了《城市管理徒步工作考核办法》。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启动了数字城管平台建设项目,推进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垃圾分类走在了全省前列。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城市建设管理者的辛勤劳作下,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宜君县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
      三是抓统筹,提升城市形象。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目标,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照金红色影视小镇项目启动,陈炉古镇生态博物馆挂牌,耀瓷文化小镇建设稳步推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获批。坚持以文载城,以文化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新区秦岭社区获“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社区”。深化“厚德陕西·德润铜川”道德实践活动,举办了第四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开展了第二届“铜川好人”评选活动,赵梓涵获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称号,宜君“10·19”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群体被央视报道。我市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市委常委会坚持把社会转型作为目的,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共建新生活为目标,坚持多看百姓的身边事,多听百姓的心里话,把群众的事作为市委的大事来抓,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一是民生工程增加了获得感。坚持“两个80%”不动摇,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去产能职工安置、退役军人优抚安置等工作。把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作为市民“家的延伸”,加大公共休闲设施建设,实施“曙光林”建设、人民公园改造提升等多项绿化工程,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0万平方米,新增城市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按照“好房子、好环境、好服务”的要求,全市棚户区改造开工4803套,完成分配保障房3752套,印台区被评为全省保障房建设先进县区。
      二是公共服务提升了幸福感。全面实行十三年免学费教育,深入推进“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促进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区县全覆盖。建成了全民健身馆等文体基地项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得到文化部肯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唱响铜川”“舞动铜川”“书香铜川”“诗画铜川”成为品牌。实现了跨省异地就医基本医保和大病医保的一单式结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在全省考核中排名第三。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暨孙思邈医院运营良好。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社保卡综合应用示范基地,连续12年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被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瞭望智库评为“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西部首个上榜的地级市。
      三是平安建设保障了安全感。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做一万防万一,把没出事当出事来整治,把隐患当事故来排查,夯实生产责任,细化监管措施,全面实施国有大矿托管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积极创建“全国综治优秀市”,建立了“铜川市平安指数预测预警信息系统”,全面提升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效能,努力建设“三秦安全城市”,物联网管控系统走在全省前列,宜君县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并被授予“长安杯”,照金派出所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坚持依法规范信访工作,实行“四级联动接访、五方会办解决、六单督办息访”,十九大期间信访维稳工作受到省上充分肯定。
      改革发展活力有效释放
      市委常委会坚持把体制机制转型作为保障,始终把改革作为“关键之招”,坚持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努力构筑发展新高地、激发发展新活力。
      一是推动改革精准落地。市委召开6次深改会议,研究重大改革22项,建立了市级领导领衔推进重大改革工作机制。建立了“网上群众工作部”,实行规范统一、整体联动、部门协同、一站办理,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稳步推进农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美丽乡村扩面提质,耀州区锦阳办水峪村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宜君县哭泉镇淌泥河村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率先在全省制定出台了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管理办法、文艺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办法,重奖获得第39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圣乔治金奖的电影《塬上》的出品单位,涌现出了一批文艺精品。
      二是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工作在国家绩效考核中获得“三连优”,国家累计划拨资金15.13亿元。司法责任制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被时任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批示,在全国作经验交流。全国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工作,“宜君模式”受到中央改革办肯定。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社会办中医试点,孙思邈中医堂实现了市县乡全覆盖,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受到国家卫计委的肯定。
      三是开放合作成果扩大。市委常委会认为,开放发展是根本出路,开放必须迈大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兼顾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暨第九届世界养生大会,签约项目39个,涉及金额112.85亿元。在丝博会上举办了陶瓷艺术与耀瓷文化产业发展论坛、铜川“一带一路”建材产业对接会,与意大利科内利亚诺市、尼日利亚克里斯河州建立了友好关系。支持优势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铜川宏艺水泥有限公司赴越南投资建厂,药王中新浩治未病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与匈牙利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版权所有:中共铜川市委组织部 运行维护:铜川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地址:铜川市新区朝阳路9号  邮编:727031 联系电话 09193580599 联系邮箱:tczzbdjzx@163.com 陕ICP备07009401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铜川党建"微信

陕公网安备 61020402000120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