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追赶超越 加快转型发展
发布时间:2018-02-05
铜川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和“五新”战略任务,奋力追赶超越,加快转型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突破。

       坚持多措并举稳增长,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标省上对铜川新定位,认真审视,完善转型发展思路,出台了《追赶超越行动方案》《推进“五新”战略任务工作方案》《建设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行动方案》《关中协同创新发展铜川行动计划》以及工业促投资稳增长10条意见,积极破解投融资难题,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第二季度、第三季度追赶超越综合得分排名全省第二,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含跨市)完成476.29亿元,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26亿元,增长13.5%;民间投资额166.7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1.4%;县域经济占GDP比重10.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4%;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3.2%;全市净增“五上”企业68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坚持创新驱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航汽铝材料、电力电缆、装配式建筑、光伏发电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食品、医药、装备制造三大接续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4%,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1.4%;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比重0.28%;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1.28亿元;完成发明专利申请35件。

       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发展新动能不断凸显。启动了建设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行动,制定完善了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见,优化项目包联包抓、集中观摩点评、驻工地专员推进机制。全年组织项目集中开工活动3次,集中开工项目93个。加大重大项目策划力度,涉及项目377个、总投资2554亿元的重大项目库和重大项目综合管理平台上线运行。120个重点项目全面推进,董家河园区一揽子项目有序实施,汽车零部件产业取得实质性突破,西延高铁项目完成地质钻探,重点项目年度任务完成率100%。坚持精准务实招商不放松,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60个,引进内资13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95.7亿元。摩贝供应链中心落户我市,全国唯一的中国—丹麦区域能源及节能改造综合示范区成功签约,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光伏技术领跑基地。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实施园区撬动、龙头企业带动战略,现代农业园区达到48个,汇聚各类龙头企业60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获批,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4.74万吨,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693万亩,农业增加值增长4.8%,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达到1.5:1。坚持以旅游为引领升级服务业,50个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16.6亿元,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暨第九届世界养生大会,启动了照金香山景区5A级创建工作,加快建设药王山养生文化体验中心、黄堡耀瓷小镇、王石凹工业遗址公园,马咀村“欧洲风情小镇”、花溪谷、孔雀谷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全市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5.46%和37.2%,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9%,我市成功入选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坚持关键领域抓落实,三场攻坚战实绩明显。严格“十项铁规”,推进“三包三促”,用好“四支队伍”,全市2625户9028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44个贫困村退出。174个贫困村建立了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协会和电子商务服务站,为7308户贫困对象落实了产业帮扶措施,40个移民(脱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已竣工30个,去年建成的安置房入住率达到100%。系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在全省率先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全覆盖,铜川交通“一卡通”系统建成运行。拆除燃煤锅炉516台,在全省率先实现建成区外燃煤锅炉“清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全市收获优良天数242天,同比增加32天,超出省上下达任务5天,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52微克/立方米。推行河长制,完成了市污水处理厂、新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石川河出市断面水质基本达标。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开工项目18个,完成投资16.37亿元。全年植树造林12.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13平方公里。把打赢整顿市场秩序攻坚战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建立了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市场监管清单制度,破获破坏投资环境刑事案件11起。加大PPP项目实施力度,全市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系统项目28个,其中国家级示范项目8个、省级示范项目7个。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落实民生支出刚性要求,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0%,较上年增加16亿元。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去产能职工安置、退役军人优抚安置等工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4亿元,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顺利通过验收,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实施教育重点工程,实行十三年免学费教育,深入推进“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实现区县全覆盖,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3.1%。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养结合、社会办中医等试点,实现了跨省异地就医基本医保和大病医保一单式结算。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暨孙思邈医院顺利开诊,联合办院、全面托管、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多种医联体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完成铜川矿业公司5.1万名职工医保移交地方管理工作,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6.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46%。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得到文化部肯定,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7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0%,全民健身馆建成开放,市体育馆、工人文化宫、博物馆、大剧院等项目加快实施,基层综合文化服务站(中心)达标建设453座,两级“四馆”全年免费开放,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年度任务完成率100%、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45.4%、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658.59平方米,净化文化市场和网络文化环境抽查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整治、社会治安和信访工作,全市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0.8%,连续五年命案侦破率保持100%,全市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宜君县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并荣获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照金派出所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铜川市被新华社《瞭望周刊》、瞭望智库评为“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西部首个上榜的地级市。

版权所有:中共铜川市委组织部 运行维护:铜川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地址:铜川市新区朝阳路9号  邮编:727031 联系电话 09193580599 联系邮箱:tczzbdjzx@163.com 陕ICP备07009401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铜川党建"微信

陕公网安备 61020402000120号

分享按钮